夏日里的暖心者 | 筑牢醫院安全防線,用汗水澆灌醫患“安心綠蔭”
導語:
連日來,南京被持續的高溫天“包裹”,毒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然而,有這樣的一群人不只是“守安全”,更藏著無數“送溫暖”的善舉。他們始終活躍在醫院樓宇、辦事大廳與公交站臺之間——用暖心的幫扶、耐心的回應,給往來人群添一份安心。這個夏天,讓我們走近南京市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的保安員們,聆聽那些汗水浸透制服的背后故事。
精細化巡邏:
密布點位里的“安全堅守”
在人員密集、環境復雜的醫院,安保工作容不得半點疏忽。張超球作為南京市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棲霞分公司駐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的保安大隊主管,與醫院樓宇間的奔波、團隊的調度和醫患的安全緊密相連。
張隊長所負責的駐點團隊共有80余名隊員,僅醫院2期樓內就有數十個巡邏點位,從急診大廳的消防栓到住院部的安全出口,從門診入口的秩序維護到停車場的隱患排查,每個點位都要納入巡邏范圍,隊員需每2小時巡邏一次,確保“不留死角、不漏隱患”。
不同于普通場所,醫院安保面臨醫療糾紛、人員意外等多重潛在風險,因此,隊員巡邏時必須穿戴3斤多重的防刺服、防沖擊頭盔,隨身攜帶抓捕器與對講機,即便在空調房與走廊間穿梭,厚重的裝備也常讓隊員們汗流浹背。“張隊長總跟我們說,裝備沉一點,醫患的安全感就多一點。”隊員小李說。而張超球自己也常加入巡邏隊伍,遇到護士站有患者情緒激動,他會第一時間上前安撫;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他會主動幫忙推送輪椅,將“安全巡邏”與“暖心服務”牢牢結合。
高效處突:
4分鐘抵達的“應急密碼”
為提升團隊應急處置能力,張超球結合醫院場景特點,將“人防+技防”深度融合——不僅每天通過中控系統查看各區域監控,還牽頭成立了4支“處突小組”,每組3-6人,成員均從退伍軍人、有應急經驗的隊員中選拔。
日常訓練時,張超球會模擬各種突發場景:“現在模擬1樓繳費處有患者排隊產生糾紛,處突小組立即響應!”指令下達后,他拿著秒表計時,要求隊員攜帶裝備從不同巡邏點出發,必須在4分鐘內趕到“現場”,同時還要規范完成“控制情緒、分隔人群、溝通協調” 等動作。“醫院里每一秒都關乎安全,我們多快一秒,醫患就多一分保障。”張超球一邊糾正隊員的動作,一邊強調,“遇到突發情況,既要控制局面,也要注意態度,不能激化矛盾。”正是這份嚴格的訓練要求,讓團隊在多次應急事件中都實現了“快速響應、妥善處置”,從未出現安全事故。
退役軍人擔當:
從“醫院小白”到“暖心守護者”
作為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張超球將軍人的嚴謹作風與黨員的服務初心完全融入工作。2024年3月剛派駐醫院時,面對如同“迷宮” 般的樓宇結構——1期和2期的“Z”形連通、6大診區、26個病區、數十個科室,他主動放棄午休與下班時間,拿著醫院布局圖逐樓“打卡”,不僅記科室位置,還標注了電梯、樓梯的最優路線,短時間內便將醫院構造爛熟于心。
“師傅,請問兒科門診在哪啊?我家孩子發燒,著急看病!” 一次巡邏時,一位家長抱著孩子焦急詢問。張超球立刻上前:“您別慌,從這邊直走,左轉就是兒科,我帶您過去!”說著便幫家長拎起行李,快步引路。7月盛夏,患者鮑女士獨自來院檢查,因不熟悉流程在大廳徘徊,張超球看到后主動上前:“您好,您要去哪個科室?需要幫忙嗎?”得知鮑女士要做CT檢查卻找不到放射科,他立刻放下手頭的巡邏記錄,陪著鮑女士樓上樓下奔走,幫她取號、聯系醫生,還貼心提醒:“檢查前要空腹,檢查完后可以去一樓食堂用餐,那里提供清淡的食物。”事后,鮑女士專門寫下感謝信:“張隊長的服務特別暖心,真心的感謝。”
8月,張超球帶領的安保大隊收到了醫院康復醫學部贈送的錦旗——“崗位盡責保平安,主動相助解難題”。面對這份榮譽,張超球說:“這是對我們團隊的肯定,更是一份責任。只要在崗一天,我們就會守護好醫患的每一份安全。”高溫下,他的額頭常掛著汗水,執勤服里滿是悶熱,但他從未有過絲毫懈怠,用軍人的擔當與黨員的初心,在醫院安保崗位上書寫著平凡卻堅定的守護故事。